2018年5月18日,我院应邀参加许宏博士在“二里头遗址”举办的“最早的中国”专题讲座。杜跃钢副院长带领东方文化创产学院部分师生参加。

讲座在偃师“圪当村”村委会举行,“最早的中国”就坐落在这片土地上。该村位于“二里头遗址”区,遗址中的宫殿被称为“最早的紫禁城”,“中原热土有名村,村称圪当头;西地良田现宫城,城为紫禁城”,道出了“最早的紫禁城”与圪当头的历史延续。



1959年夏,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“夏墟”调查时,发现了二里头遗址,从此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,考古发掘至今59年,历经三任考古队队长,发现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、最早的宫城、最早的城市道路网、最早的车辙痕迹、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铸铜作坊,该遗址也因此成为是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。
“二里头遗址”考古队现任队长是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许宏。许博士自1999年接任第三任队长至今,已经在“二里头遗址”考古发掘19年,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他通过对考古材料的梳理和对“中国”这个概念的厘定,提出了中国发端于何时、最早的中国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,最终,他给出的答案是偃师二里头。基于对二里头文化的研究与思考,许宏博士探究早期中国的“三部曲”《最早的中国》《何以中国》《大都无城——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》回答了我们从哪里来、我们怎么一路走到了今天这个问题。
许宏博士以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三代考古人59年的考古路为脉络,通过几十幅珍贵的考古发掘等照片,向听众解读了“最早的中国”模样,首次走下大讲台,第一次为生活在这片热土上亲切而陌生的百姓,上了一堂通俗易懂的公众考古课程。第一次在“最早的中国”,向3000年之后的当地人,解读“最早的中国",意义深远。
考古与文物修复,做的都是修补历史、解读真相、传承文化、延续文明的事业,因此,我院开办的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,受到许宏博士的推崇;学生求知的热情,受到许宏博士的称赞。偃师电视台为此特意采访了我院的学生。





“二里头遗址”考古队现任队长是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许宏。许博士自1999年接任第三任队长至今,已经在“二里头遗址”考古发掘19年,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他通过对考古材料的梳理和对“中国”这个概念的厘定,提出了中国发端于何时、最早的中国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,最终,他给出的答案是偃师二里头。基于对二里头文化的研究与思考,许宏博士探究早期中国的“三部曲”《最早的中国》《何以中国》《大都无城——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》回答了我们从哪里来、我们怎么一路走到了今天这个问题。
许宏博士以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三代考古人59年的考古路为脉络,通过几十幅珍贵的考古发掘等照片,向听众解读了“最早的中国”模样,首次走下大讲台,第一次为生活在这片热土上亲切而陌生的百姓,上了一堂通俗易懂的公众考古课程。第一次在“最早的中国”,向3000年之后的当地人,解读“最早的中国",意义深远。
考古与文物修复,做的都是修补历史、解读真相、传承文化、延续文明的事业,因此,我院开办的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,受到许宏博士的推崇;学生求知的热情,受到许宏博士的称赞。偃师电视台为此特意采访了我院的学生。